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下的商品現貨交易市場 發展趨勢 二維碼
25
發表時間:2022-12-02 10:52 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作為市場要素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銜接供需、活躍貿易、市場定價、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2022年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會報告提出要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作為承接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交界點,其規范、有序的發展,有利于帶動上下游產業集聚升級,刺激內需,將為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在探索建設多層次商品交易市場體系。與發揮風險管理功能為主的期貨市場不同,現貨市場主要聚焦現貨定價、實物交收功能。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部分現貨交易所采取類期貨、高杠桿、虛假、對賭等方式進行商品交易,擾亂正常的商品交易秩序。2011年11月11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38號文”),建立由證監會牽頭、多部門參加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嚴控商品交易的風險,維護市場運行的秩序,激勵行業改革創新。在經歷多年的市場清理整頓和“回頭看”監管之后,商品現貨交易市場已基本告別“小散弱”的格局,重新煥發生機。 2019年2月,由商務部、銀保監會及證監會等12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平臺經濟的指導意見》明確鼓勵商品市場轉變經營模式,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探索交易模式和規則創新,穩步推進平臺經濟發展。2022年4月,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加快推動商品市場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級,鼓勵打造綜合性商品交易平臺,加快推進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建設,不斷完善交易規則。國家層面充分肯定與強調商品現貨交易市場發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對創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時期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目標下,商品現貨交易市場逐漸形成如下發展特點: “國資+民營”配合 各地方政府認識到交易場所在行業發展中起到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開始主動牽頭設立現貨交易場所,并利用國資平臺出資入股。相比民營資本運作,國資背書下的現貨交易場所具有更高的戰略定位,更強的產業資源調度能力,更能規范化運營,充分服務實體經濟,實現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如海南通過由政府牽頭聯合多家國有企業與產業主體共同發起設立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發揮產業資源整合調度優勢,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將構建獨具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的大宗商品定價中心。 “現貨+期貨”聯動 割裂的交易市場將對商品定價機制的有效性和商品流動效率造成不利影響,現貨交易市場的長遠發展需要借助兼具市場和金融屬性的期貨平臺,通過期現聯動,推動資本和實體的良性循環,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交易所與交易商都將在期現聯動中獲益。如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的浙油倉單在上期所上線,通過建立上期標準倉單和浙油倉單的雙向倉單資源共享和互通渠道,探索發展期現聯動新模式。 “場內+場外”協同 一方面,場外市場作為場內市場的延伸及補充,可以加強實物商品價格的傳導機制,滿足客戶對合理定價和遠期風險管理需求。在場內交易模式設計、交收倉庫布局、交易品種開發等方面,場外市場也為場內市場提供實踐經驗。如廣西泛糖交易平臺建立訂單農業服務平臺,著力構建貫穿蔗糖產業鏈上游的平臺化生產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幫助實現場外市場中糖料生產“耕、種、管、收、運”全鏈條運作,保障場外服務商與產業方的穩定購銷關系。 “線上+線下”結合 通過“互聯網+”技術,構建一個線上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引導跨界資源整合,實現信息、顧客、商品、服務、配送等線上線下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該模式減少商品流通中間環節,有效降低商品交易成本,滿足多元化購銷需求。如江蘇惠明農產品流通中心依托線上交易為線下滯銷農產品打開了銷路,通過建立符合現貨交易習慣的質量分級標準,保證線下交收的同時,推動了相關農產品價格指數的形成,實現“價格發現、產能預售、促進流通”的目的。 “綜合+特色”并行 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已不僅具備交易功能,也整合了資金清算、倉單交易等模塊,并提供倉儲物流、保險、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地方現貨交易平臺因地制宜,發揮地方資源稟賦優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模式。如山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聚焦“1+1”模式,搭建1個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和1個電子倉單綜合服務平臺,圍繞山東省優勢產業,依托山東日照港口優勢,推進山東鐵礦石、橡膠等優勢品種上線交易和產業培育,并設計調期交易、訂單專場等業務模式,以契合港口貿易商的業務發展需求,此外,日照港的貿易集散功能也為交收倉庫的布局提供便利。 “境內+境外”互通 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依托現貨基礎,以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已上市成熟品種為載體,加快引入境外交易者,建設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形成境內外交易者共同參與、相互認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商品價格。境內外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加速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新型商品交易模式正逐步成型。2021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滬銅指定交割倉庫、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銅交割指定倉庫在浦東外高橋港綜合保稅區揭牌啟用,標志著同一庫區內可實現“國內期貨、國際期貨、國內現貨、國際現貨”四個市場上的完全流通,整個流通過程,貨物無需移動,沒有附加物流成本。 當前,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整體實現規范化運營,重新起航,呈現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新趨勢,有利于要素高效流動、價格反映供需、市場有序競爭,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從區域發展來看,地方交易場所的建設也將成為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抓手,不僅能夠優化當地資源流通配置,強化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強化當地特色產業的優勢,同時也會帶動關聯領域集聚,促進金融、貿易、物流、倉儲等配套服務行業的高速發展,進而提升區域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進一步強化區域產業資源要素集聚。 文章來源:安永(中國)企業咨詢。
文章分類:
業界動態
|